
克莱默夫妇 Kramer vs. Kramer
- 105分钟
- 剧情,家庭
- 0000-00-00上映
- 导演:罗伯特·本顿
- 编剧:罗伯特·本顿 / 艾弗利·科尔曼
- 制作人:斯坦利·R·贾菲 / Richard Fischoff
-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简·亚历山大 / 贾斯汀·亨利 / 霍华德·达夫 / 乔治·科 / 乔贝兹·威廉姆斯 / 比尔·穆尔
- 国家地区:美国
- 对白语言:英语
- 版本:2D
- 评分:85
剧情简介
于1979年12月17日在美国首映。
该片改编自艾弗利·科尔曼创作的同名小说,讲述妻子乔安娜决定离婚并离家出走后,原本忽视家庭的克莱默在与儿子相依为命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来为他和乔安娜为争夺抚养权对簿公堂,但最终达成了相互理解。
泰德·克莱默(达斯汀·霍夫曼 饰)是一位广告公司职员,他整天忙碌而无暇照顾妻子乔安娜(梅丽尔·斯特里普 饰)和6岁的儿子比利(贾斯汀·亨利)。然而有一天,厌倦了整日忙碌家务事的乔安娜终于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抛下丈夫和儿子离家出走。泰德的生活骤然间陷入了混乱之中。他无法兼顾繁忙的工作和照顾孩子两件事,经常遭至上司和儿子两方面的不满。幸而有邻居帮忙,总算还能对付过去。泰德父子俩相依为命地生活着。渐渐地父子俩已是亲密无间,难以分离了。在一次游玩中比利不慎弄伤了眼睛,泰德抱着儿子疯狂地跑到医院。手术时,泰德紧紧地守在儿子身边寸步不离。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泰德忽然接到乔安娜的电话,两人在一家餐馆见了面。如今乔安娜已是收入丰厚的设计师,她前来纽约是想获得比利的抚养权,两人不欢而散。一场官司不可避免。然而就在此时,泰德却不幸失业。他几经努力,终于在二十四小时内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法庭上,双方的律师全都咄咄逼人。虽然有泰尔玛出庭作证说泰德是位好父亲,法官还是把监护权判给了乔安娜。为了避免给比利带来影响,泰德放弃了上诉,但泰德在法庭上的陈词也已经打动了乔安娜。父子俩分离在即,俩人在一起做最后一顿早餐。就在等待中,乔安娜打来了电话,她见到了泰德,告诉他自己改变了主意,不再要求获得比利的监护权了。泰德父子终于不必分离了。
花絮
拍摄花絮该片中比利为了向父亲挑战,跳过晚饭的正餐直接去吃餐后甜点的场景,完全是达斯汀·霍夫曼和贾斯汀·亨利的即兴演出。导演罗伯特·本顿很喜欢这一段,于是把它保留在电影里。
凯特·杰克森原定扮演乔安娜·克莱默,她承认出演电视剧《查理的天使》是妨碍她接受这个角色的最大原因。
达斯汀·霍夫曼个人就经历过离婚,因此电影中贡献出很多自己的感觉和对话。导演罗伯特·本顿想在编剧名单中加上他的名字,但是达斯汀·霍夫曼拒绝了。
梅丽尔·斯特里普告诉导演兼编剧的罗伯特·本顿,她很不满意剧本中法院场景的台词,根据罗伯特的建议,斯特里普自己写下了她的这段台词。
该片剧组原计划给比利的房间装饰一些迪斯尼形象,但摄影师奈·阿尔芒认为那样似乎是给孩子、父亲、母亲的亲密场面引入了第三者。美工部门接受他的意见,只在墙上画了一些云。
由于担心年幼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特殊亲属关系很难在银幕上复制,达斯汀·霍夫曼和电影制作人曾一度考虑过改变片中克莱默家孩子的性别,让他的一个女儿扮演这个角色。
扮演比利的贾斯汀·亨利的妹妹塔巴莎·亨利在该片中扮演了克莱默夫妇朋友的女儿,但在剪辑过程中她的戏份被剪掉了。
与原著的差异
原著故事时间跨度达五年,人物活动范围包括纽约、火岛、佛罗里达等,影片则将故事时间缩短至18个月,人物活动舞台都在纽约。
该片中乔安娜是一个独立、追求个人发展的女性,因难以忍受长年家庭主妇的枯燥生活,不得已弃夫抛子,经过一段时间回到纽约后已变身成功的职业女性,从事大学时主修的设计专业工作。而原作中的乔安娜出身优裕、个性浮躁且软弱、没有责任感,出走后在加州某个出租车公司干杂活,回纽约后在网球俱乐部找了个可以免费打网球的小差事,因为打网球是她的爱好,在没出走前她经常为没时间出去打网球抱怨。
穿帮镜头
泰德的工作面试是在圣诞节晚会办公室的下午四点,但办公室外的曼哈顿岛正沐浴在中午的阳光之中。
比利不吃晚饭吃起了冰淇淋,火冒三丈的泰德把他抱起来从厨房走到起居室,比利手上的勺子不见了。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颁奖方 | 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
1979年 | 第十四届堪萨斯城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克莱默夫妇》 | 获奖 |
最佳导演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达斯汀·霍夫曼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获奖 | ||
第5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 年度十佳影片 | 《克莱默夫妇》 | 获奖 | |
第4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克莱默夫妇》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达斯汀·霍夫曼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获奖 | ||
第四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克莱默夫妇》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达斯汀·霍夫曼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第十四届美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奖 | 最佳导演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达斯汀·霍夫曼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获奖 | ||
1980年 |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克莱默夫妇》 | 获奖 |
最佳男主角 | 达斯汀·霍夫曼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最佳改编剧本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贾斯汀·亨利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简·亚历山大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纳斯托·艾尔孟德罗斯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Gerald B. Greenberg | 提名 | ||
第3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达斯汀·霍夫曼 | 获奖 | |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影片 | 《克莱默夫妇》 | 获奖 | ||
电影类-最佳女配角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获奖 | ||
电影类-最佳编剧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电影类-最佳配女角 | 简·亚历山大 | 提名 | ||
电影类-最佳男配角 | 贾斯汀·亨利 | 提名 | ||
电影类-最佳导演 | 罗伯特·本顿 | 提名 | ||
电影类-最佳男新人 | 贾斯汀·亨利 | 提名 | ||
美国导演工会奖 | 最佳电影导演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美国编剧工会奖 | 最佳剧情类改编剧本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第24届意大利大大卫奖 | 特别奖 | 贾斯汀·亨利 | 获奖 | |
最佳外国电影 | 达斯汀·霍夫曼 | 获奖 | ||
最佳外国男演员 | 《克莱默夫妇》 | 获奖 | ||
第54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 年度十佳外语片 | 《克莱默夫妇》 | 第一名 | |
最佳外国导演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第五届报知电影奖 | 最佳外语片 | 《克莱默夫妇》 | 获奖 | |
韩国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克莱默夫妇》 | 获奖 | |
1981年 | 第3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电影奖-最佳影片 | 《克莱默夫妇》 | 提名 |
电影奖-最佳男主角 | 达斯汀·霍夫曼 | 提名 | ||
电影奖-最佳女演员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提名 | ||
电影奖-最佳导演 | 罗伯特·本顿 | 提名 | ||
电影奖-最佳剧本 | 罗伯特·本顿 | 提名 | ||
电影奖-最佳剪辑 | Gerald B. Greenberg | 提名 | ||
第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 最佳外语片 | 罗伯特·本顿 | 获奖 | |
第16届法国凯撒奖 | 最佳外国电影 | 罗伯特·本顿 | 提名 | |
2024年 |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 展映片单之“经典重映”单元 | 《克莱默夫妇》 | 入选 |
海报剧照
更多>>真实影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