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女人,靠着一双勤劳的手,从一间狭小的黑暗水饺摊位起步,经过数十年的坚持与努力,终究缔造出了水饺帝国,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传奇。而她,正是“水饺皇后”——臧健和。这样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一个女性的坚韧与智慧,竟能在商界书写如此辉煌的篇章。
臧健和的创业之路,宛如一场跌宕起伏的逆袭传奇。出生于1945年的山东日照五莲县一个贫困家庭,年仅五岁便帮着家里干农活。家境贫寒、天资早熟的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辍学到医院当护工。14岁那年,父亲外出打工后音信全无,丈夫也在泰国再婚,身为单亲母亲的她,独自抚养两个女儿,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
命运的捉弄似乎从未停止,丈夫三年未归,甚至在泰国再婚生子,这一切让臧健和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她选择回国,却又在香港转机。为躲避闲话,决定留下来拼搏——那年,她刚刚32岁。用积蓄租下一间仅有4平方米的黑暗小屋,靠打三份工度日。身患糖尿病、腰伤弯腰,她依然咬牙坚持,心中只有一念:靠自己,靠双手闯出出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工友品尝了她包的水饺,满口赞叹。这一话犹如点燃了她心中的希望——“去卖水饺吧!”她毅然决然,用500港元的积蓄,用木头和炉灶制作一辆简易的水饺摊车,开始在香港湾仔码头摆摊。起初,她默默叫卖,甚至害羞,但慢慢地,当客人品尝到她亲手包的水饺后,口感赢得了市场的喜爱。
在香港,无证摆摊是非法,城管不断驱赶,但臧健和不屈不挠。她的女儿帮忙打下手,小女儿盯着摊子,母女三人日夜守摊。一次被城管逮住,她眼见母亲的摊车被扣,女儿们的哭声令人揪心。而臧健和,更怕失去这唯一的生计机会,她用坚强迎接一切。
从最开始的艰难到逐步打入市场,臧健和不断优化产品。她体察顾客需求,调整饺子皮的厚度,从市场上采购优质面粉,反复测试,终于做出筋道鲜美的饺子皮。她坚信品质决定一切,“只要味道好,就一定会有人支持我。”努力没有白费,生意逐渐好转。
1982年,日本大丸百货公司看中她的技术,提出合作意向,但要求改用日本商标。臧健和坚持,“湾仔码头”是我们家的品牌,不能改掉。这一坚持不仅赢得合作,还让“湾仔码头”品牌声名远播。三年后,斥资200万在香港建造了第一家大型水饺工厂。
随之而来,臧健和的事业迎来飞跃。她始终坚持品质第一,绝不偷工减料。有一次,她发现老员工包的饺子随意差之毫厘,她果断开除,彰显了企业的底线。她向来视员工如家人,但在品质上的坚守,却不断追求卓越。
步入90年代,臧健和携手国际巨头通用磨坊,上海、广州建厂,打入内地市场。1999年,水饺销售额已达5亿元,市场份额逐渐扩大。2002年,“湾仔码头”在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站稳脚跟,销量名列前茅。随着扩展至欧洲、北美、东南亚,臧健和将“湾仔码头”推向国际舞台。
2007年起,“湾仔码头”的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年销售额稳定在60亿元以上,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佼佼者。而在2024财年,通用磨坊全年销售额达200亿美元,“湾仔码头”作为其中国市场的核心品牌,占据了重要位置。她用几乎一辈子的努力,缔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商业王国。
除了事业上的成功,臧健和还心怀感恩,投身慈善,为社会贡献。她在青岛捐建养老公寓,在山东大学设立奖学金,为贫困学子点亮希望之光。在陕西,修建“湾仔码头母亲水窖”,缓解当地居民的饮水难题。在内地工厂中,招聘下岗妇女,为她们提供就业机会。
然而劳累终究带来了健康的折磨。2018年,她在轮椅上出席公益仪式,面带微笑,依旧坚定。2019年2月8日,这位令人敬佩的女性离世,享年73岁。她的一生,彰显了女性坚韧、勇敢、执着的力量,也成为无数创业者的楷模。
她用双手书写传奇,从摆摊卖水饺到亿万级水饺帝国,仅凭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对品质的坚守。她告诉世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怀梦想、敢于拼搏,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在她的故事中,蕴藏着永不言弃的精神力量,也成为许多人心中永远的创业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