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独自抚养两女,她从街边摆摊起家,最终年赚60亿成华人食品巨头,臧健和的传奇故事,宛如一道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无数奋斗者的心灵。电影《水饺皇后》中对她经历的改编,尽管将艰辛略去,但真实的臧健和更加动人,正是她顽强的坚持与无畏的勇气,成就了这样一个从困境中崛起的神话。
出生于山东农村,臧健和自幼生活在困苦的环境中。5岁时,她便开始跟随大人下田,14岁辍学成为护工,尽早承担起家庭重担。命运的波折来得猝不及防,她结婚生下两个女儿,丈夫却在一次回家后杳无音信,几经波折再婚,的她只能选择带着女儿回国。一切困惑与不安汇集成决心,转机在一次转机时悄然降临,臧健和在香港踏上了新的生活征程。
落脚香港,她并没有一技之长,生活困顿加之语言不通的障碍令她的奋斗之路充满荆棘。为养家糊口,臧健和不得不接受各种零工的累积,日常的工作耗费掉她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睡眠仅四小时。命运似乎不愿给予她太多的喘息机会,一次意外让她腰部受伤,伴随严重的糖尿病,引发了一连串的不幸。她仍毫不怨言地拒绝社会福利署的救助金,誓言不做他人的负担。
在一次生病期间,臧健和为上门探望的同事亲手包的一盘水饺,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点燃了她心中的希望:如果自己能将家传的水饺技艺发扬光大,能改变她及女儿们的命运。不久后,她带着孩子在湾仔码头摆摊售卖水饺,初入市井,面临无数艰苦挑战,前路虽艰,但她的决心早已坚定如钢。
每天推着手推车,母女三人齐心协力。他们的水饺以其独特的韧性和口味逐渐赢得了当地食客的青睐。然而小摊的生意也并非一帆风顺,城管的查处常常让她们不得不临时撤离。在这些不断的挣扎与妥协中,尤其是大女儿的无辜拖累让臧健和无比心疼。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凭借水饺的优良品质和极具性价比的价格,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食客。
正当生意逐渐好转之际,臧健和并未止步,因为她在心中扎根的远大理想不断激励着自己。她认真倾听顾客反馈,通过不断的改良水饺,使其更加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最终当她的水饺小摊名声大噪后,媒体的广泛报道为她的事业带来了更大的曝光度,为她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1983年,在一次派对中,她的水饺被一位日本百货的老板尝到,双方随即展开了合作。臧健和坚持要求自己的水饺要继续使用“湾仔码头”的品牌名称,最终成就了一桩成功的商业合作。自此,她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生产,从小摊贩摇身一变成为女强人。
随着品牌的发展,湾仔码头的水饺不断拓展市场,臧健和始终没有忘记顾客的反馈与品质把控。1997年与美国著名食品公司通用磨坊的合作,使得“湾仔码头”实现了质的飞跃,进入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更是成为全球华人的美食标志。随着企业的壮大,她每年创造的营收高达60亿,成为华人食品行业的巨头。
成立教育基金、关注公益事业,臧健和不仅关注自身事业,更积极回馈社会。她用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激励了无数姐妹,告诉她们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去世后,湾仔码头仍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继续传承着她的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