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2009年夏天,历经三个月的时间,从北京的后海到柏林的布兰登堡门。他们在后海等了1个多小时,都没有司机愿意停车。好不容易他们被一位好心的司机带到了进入河北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收费站他们又因暴雨苦苦等候,其间还有路政人员不停催促他们赶紧离开。将日本作为第一季文化之旅的目的地,共八集。
今天百视网小编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一场电影一个故事,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跟着电影去旅行的内容简介
最佳答案电影、音乐和旅行似乎是不可分离的三兄弟,本书即是一本以电影为主线的旅行图书。作者介绍了东京、柏林、巴黎、牛津、台北、纽约等城市的电影博物馆、电影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影片和导演,为读者的旅途增添了几多光影的颜色。
跟着《哈利·波特》到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随《天使爱美丽》逛逛巴黎的圣心堂和双磨坊咖啡馆,让《电子情书》中梅格·瑞恩和汤姆·汉克斯斗嘴的Lalo咖啡馆、中央公园和热狗店作为纽约行程中的一站……因为爱电影,我们在电影场景中一路嬉游。
或者,去特吕弗的墓前拜拜,逛逛东京的吉卜力美术馆,到mk2享受红色情人坐椅,看一场听不懂又没字幕的法国片、德国片,甚至足柬埔寨电影!
背起背包、甩开步子,跟着电影去旅行吧!
跟着电影去旅游这门课简单吗
最佳答案跟着电影去旅游这门课是否简单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背景和学习能力。
从兴趣和背景来看,如果对电影和旅游都非常感兴趣,并且喜欢分析和探索电影中的旅行地点,那么这门课可能会很有趣。但是,如果对这些方面不感兴趣,这门课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
从学习能力和要求来看,这门课需要学生能够通过电影中的线索和细节,分析、推断和探究旅行地点的人文、历史和社会背景。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如果这些方面较弱,可能会感觉这门课有难度。
此外,跟着电影去旅游还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对全球的电影和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了解。这也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准备。
综合来看,跟着电影去旅游这门课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会比较简单,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如果对电影和旅游感兴趣,并且具备相关的学习能力,那么这门课可以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充实的经验。
在家无聊?不如一起看看这几部旅行纪录片,让你的眼睛走遍世界
最佳答案2020年才过去一个多月,却好像过了一年,发生的一切魔幻得就像一场梦。
如果重启2020,现在的你应该在哪里?
你是不是也和广大网友一样 怀念起以前出游的日子 。
奈何现实里,我们都只能 “躺着为国家做贡献” ,在云监工、花样找乐子、解锁新技能之余,构想一下出门以后的美好生活。
从这些 热搜话题 的讨论度看得出来大家真是憋坏了,除了怀念过去和展望未来,在这个当下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吗?
为了帮助大家乖乖宅在家,顺便给未来的旅行规划找点灵感。
特意精选出了 六部私藏的小众旅行纪录片 ,既可以云 旅游 又可以帮你发现生活的哲学,这里有别样的旅程,意外的风景,也一定有你我向往的生活!
01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豆瓣评分9.3
有没有问过自己,你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
《我住》是一部 无台本、无赞助、无套路 的 旅游 纪录片。
导演 竹内亮 是 定居中国的“假日本人” ,节目以第一视角拍摄,通过主持人拜访住在日本的中国人和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在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探寻他们留下来的理由与生活里的哲学。
节目组的经费不多,拍摄手法看起来也有些业余,有太多纪录片的制作要比它精良的多,而《我住》却因此奠定出节目真实、自然、充满未知性的风格。
主人公们都 平凡而有梦想 ,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
节目曾经采访过一位 在武汉卖咖喱的日本爷爷 ,被大家亲切的称作“岛爷爷”,不会中文的他,却在武汉住了将近十年。
岛爷爷非常有个性,喜欢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
年轻时经历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而辞去东京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开了家会计事务所,几十年里环游二三十个国家。
爷爷穿插中日文的“你好”、“”招揽顾客
爷爷退休后,来到武汉开咖喱店。
身为老板却拿着全店最低的工资,只住月租七百的小房子;即使语言不通却能够用真诚的心感动许多身边的人,他会在过年的时候给自己经常买菜的店家发红包,在店里常年开设免费的日文课程,甚至无私的分享自己的咖喱秘方给竞争对手。
最近因为武汉疫情,日本政府准备了包机想把在武汉的日本人都带回去,但是岛爷爷却拒绝了,他说 “我是武汉人” 。
节目用镜头拉近了观众与世界的距离, 探寻人与城市的故事 也是一种旅行的意义吧。
02
《了不起的村落》
豆瓣评分:8.3分
有时候走得远了,也不要忘记回头看看。
《了不起的村落》是由知了青年“匠人”原班团队打造“轻氧”纪录片,团队希望用影像记录 100个村落的美好 , 让那些在城市化大潮下濒临消逝的村落有迹可循 。
团队里除了导演都是 90后 ,但内容丝毫不逊色,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流畅的运镜和剪辑,专业的旁白和配乐。
而这些令人惊叹的景色里,村落却一点一点被遗忘。
它们都在中国,却因为太偏、太远、太高、太古老,而不为人所知。
最后的驯鹿村 里,有着岁月变迁、代际相传之中少数部落对使命的坚守;
台湾的兰屿岛 上,地下石头屋和缤纷的拼板舟里蕴藏着神秘浪漫的渔人文化;
黄山天空之城版的木梨硔村 中,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之道。
有人说,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的是 “人与土地相依相偎的 情感 ” 。
总导演黎振亚说,“每部纪录片的使命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做得不多,就是为生我养我的土地做个存档。 历史 和 社会 的发展无法阻挡, 但我们应该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
有时候, 旅行的意义,就是为了寻觅一个回家的理由 吧。
03
《搭车去柏林》
豆瓣评分:9.3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搭车去柏林》是 美籍华裔 小伙谷岳、纪录片导演刘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两人在2009年夏天,历经三个月的时间,从北京的后海到柏林的布兰登堡门。
一路上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 共搭车88次,经过1万6千多公里、13个国家 ,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到谷岳女友的所在地--柏林,搭车之行完美落幕。
谷岳、刘畅穿越13国路线图
从北京飞往柏林的单程机票区区几千元,他这趟搭车去,全程花了 2万多 ,路上“耗”了三个月,有时候甚至一天都搭不到车。
但他拥有头等舱直飞永远无法体会的乐趣——搭车不付费,需要人与人最直接的信任和交流来换取……
旅途中,最难的搭车之行是从北京到河北的那一段。
他们在后海等了1个多小时,都没有司机愿意停车。
好不容易他们被一位好心的司机带到了进入河北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收费站他们又因暴雨苦苦等候,其间还有路政人员不停催促他们赶紧离开。
当他们向工作人员解释等车的原因时,是这么回答的: “从这里去柏林的车……挺少的。”
谷岳和女友在柏林相遇
你可以定义这为一部 公益环保片 、 旅行纪录片 ,或是一部 爱情片 ,这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概是许多人心里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
04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
豆瓣评分:8.2
我们为什么旅行?我们为什么阅读?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其中的“面包”,“空气”,“奇迹”,都指向了纪录片的主题——书。
这样的语言形式加上低饱和度的色调、迷离的剪辑,实在是 非常日本 。
与其说这是纪录片综艺节目,不如说是旅行随记。
它 突破了传统旅行纪录片 的形式,以三位嘉宾演员夏雨、独立音乐人陈粒、诗人西川的三种不同的视角,呈现出三条气质迥异、境遇迥然的独特旅程。
将日本作为第一季文化之旅的目的地,共八集。选题囊括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 从吃、喝、建筑、设计、二次元、职业、情绪、自由行八个角度切入 ,陈粒、西川、夏雨三位嘉宾在每集分别带着三本书,到不同的地方触摸真实的日本、解决自己的困惑、探寻自己的答案。
与此同时,刺激观众对读书的欲望,对旅行的渴求,引领观众感同身受,开阔眼界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 重新理解旅行的目的和读书的意义 。
对于日漫、推理小说爱好者来说,一定是一档宝藏节目!
有时候,旅行的意义,就是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
05
《极地》
豆瓣评分:9.4
西藏的美是一种虔诚的美。
《极地》是一部 大型藏地纪录片 ,运用了电影般诗意的叙事语言,从普通人的爱与感情出发,展现西藏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
聚集国内纪录片界的——《第三极》总导演 曾海若 与《舌尖上的中国》导演 程工 ,每一帧画面、每一个故事、每一句配音,都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
短短七集,却展示了 21个藏民平凡却不普通的日子 。
从野生动物保护员电影放映员到电影放映员,再到锁匠、舞者、藏医……影片一点一滴的还原着我们对西藏的想象。
其中一个故事,讲述的是驮盐者。
在西藏,一袋纯净的盐能换三袋青稞。
藏北牧区流传着一个传说, 驮盐的苦就是要经历死以外的所有艰辛 ,去盐湖驮盐,称得上西藏男人的成人礼。
藏族盐湖,盐碱伴生,维度越高,气候越干燥,盐湖的盐越好。而盐人们认为,越往北走,越接近生命的极限。这就意味着,盐人们,一路上会遇到数不尽的风雪野兽。
次仁旺青是一个驮盐者,他只取这一年需要的盐。他教育小孙子,“盐很少,我们不能全部拿走,还会有很多人过来, 只够我们食用,就可以了,不可以贪得无厌 ”。
归途,他唱起歌来,“生命就像太阳落山,回家的人就像大山的影子”。
此时,旅行的意义,在于感受生命的渺小。
06
《不老骑士》
豆瓣评分8.9
生活远比戏剧更精彩。
“有一天,当你八十岁,还有多少做梦的勇气?“
这部台湾纪录片的主角是一群 平均年龄达到81岁的爷爷奶奶 ,片中记录了他们勇敢逐梦,悲喜交加之中完成 为期13天、总路程达1178公里 的环岛之旅。
时间是最好的编剧,这17位在世界上生活了超过80年的老人,将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
17位老人的生命历程各不相同,他们中大多数随国民党军队来台,操着山东,江苏,四川等等各种方言,也有的来自台湾本土,会在每次高兴时唱起台语歌。
他们之中,有两位曾经罹患 癌症 ,四位需要佩戴 助听器 ,五位患有 高血压 ,八位患有 心脏病 ,每一位都有 关节炎 。
他们要完成13天的环岛挑战,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任务。
医生不同意,家人更是反对,但老人们很坚决:
“年轻的时候,我就很想到台湾转一圈,这么大岁数,还有机会圆这个梦, 机会来了,不能错过 。”
于是老人们满怀信心的启程,虽然先后有人 住院、跌伤、摔车 ,但却没有一个中途退出,尤其是团长,他已经两次进医院,但都在治疗后坚持归队。
而《不老骑士》并不是让人从头哭到尾的悲情片,相反它十分阳光。
有时候,老人们就像孩子一样,有着 返璞归真的可爱 。
或是大合照偷溜独自偷吃冰淇淋,或是拿着气球打闹不休,还有趁老伙计耳背偷偷讲坏话,也会在沙滩上追逐、嬉戏。
影片中有一段,他们在孔明灯上写下心愿:老当益壮、家庭和睦、孩子们工作顺利。
看着孔明灯飞上夜空,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许久 未曾有过的期盼和热忱 。
他们仿佛在告诉年轻人: 不管几岁,都要有做梦的勇气!
是的,有时候旅行的意义,不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吗?
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是为什么而出发的?
有哪些电影是讲旅行的?一个人旅行
最佳答案荒野生存(强烈推荐这个)
百万元与苦虫女(日本 苍井优主演··)
摩托日记(两个人的 不行? 讲的是切格瓦拉年轻时候的旅行)
荒野求生(这个也算吧 现代版鲁宾逊漂流记 汤姆汉克斯主演)
美食、祈祷与恋爱(小说改编 茱莉亚罗伯茨主演)
憨豆先生的黄金假期(本来是憨豆一个人 都来加上一个女的和一个小男孩 很搞笑)
亲爱的伽利略(泰国 去欧洲的旅行)
迷失东京(两个人在东京相遇)
练习曲(台湾)
恋爱假期(这个也算是 交换房子的)
千里走单骑(张艺谋导演的)
爱在黎明破晓前(这个不错 还有续集 爱在黄昏落日后)
127小时(这不叫旅行了 像冒险 一个人的冒险旅程)
旅行的艺术(算是一个的旅行)
茱莉与丹尼(又名七月 德国的电影 两个人的旅行)
割腕者的天堂(这个也算 挺有意思)
穿越大吉岭(三兄弟··)
蝴蝶(老爷爷和萝莉 法国的片子 很温馨)
午夜巴塞罗那(两个好朋友去巴塞罗那···)
菊次郎的夏天(日本 大叔帮小正太找妈妈 感觉跟中央车站很像)
中央车站(巴西)
有些不是一个人的,不过都是很不错的电影,希望你喜欢。
坐火车旅行电影
最佳答案坐火车旅行电影
坐火车旅行电影, 喜剧片和悬疑片想必大家都看过不少,喜剧与悬疑、惊悚都有的电影你看过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部悬疑惊悚的喜剧电影《乘火车去旅行》,欢迎阅读分享。
坐火车旅行电影1
烧脑悬疑片《坐火车旅行》:脑洞清奇口味浓重,真实远比虚构疯狂
《坐火车旅行》为西班牙新锐导演阿里兹·莫雷诺的首部剧情长片,本片看似黑色喜剧,却难以用几句话简单归纳其属哪种类型,因此被国外许多影评诩为「无法归类的电影」。
导演曾表示:「这部电影是多种风格与我喜欢的幽默之结合」,诚然,片中将许多看似无关的情节串在一起,且完全没有让观众感受到导演试图在各个主题之间取得平衡,这在西班牙电影中很少见。本片改编自西班牙畅销小说《Ventajas de viajar en tren》,叙事荒诞却又隐约带点真实感,让人十分惊艳导演将文字转化为影像的功力。
《坐火车旅行》分为三个章节,第一部分叙述了出版社编辑海嘉在搭火车时遇到自称精神科医师的安荷,为了打发搭车时间,医师安荷向海嘉说了一个病患的故事。第二部分道出海嘉的颠簸情史,第三部分则是海嘉重新找到医师安荷,并揭晓谜底。
医师安荷说的故事中包含了好几个故事,如同俄罗斯娃娃般,每个人从别人口中听来一个故事,再将其转述给下一个人,但在转述时因自己也参与其中,而又增加了本来不在原故事里的叙述。
当故事越趋复杂,听故事的人(包括观众)必须层层拆解,才能得知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在医师安荷下车买三明治、却没来得及赶回火车后,海嘉翻阅了安荷的笔记本,发现其中有许多光怪陆离的案例,因而想将它们集结出版。
所有的荒诞如今已成为真实
片中,医师安荷述说了关于他的病患——马丁的故事。马丁是一位妄想症患者,因为他说的故事实在太过荒谬,所以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但我们只要细细思索就会发现,这些故事可能早就在世界某个角落上演。
马丁是一名垃圾车清洁员,他认为垃圾车收完垃圾后,垃圾并没有被碾碎,而是完好地保存下来,供政府作指纹搜集。而从人们平常丢弃的垃圾中,就能知道垃圾原有人的喜好、习惯,甚至是性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无需怀疑科技能否达成这些事,而是该思考,是否已有组织暗地里做着这些事。
被权威豢养的社会
马丁对医师安荷说的故事里,有一段特别惊心。马丁在战地认识了经营儿童医院的丽娜,为了维持医院营运,丽娜不惜卖淫,最后更不得不每个月送走一名孤儿。丽娜本以为这些孩子有了美好的新家庭,没想到却是被送去拍性爱影片,或是落入被性剥削、摘取器官的悲剧之中。
然而没有人相信马丁的说辞,因为这些故事听起来是那么难以置信,人们的质疑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对世界的期待,相信世界其实没有那么糟糕。为了保有对人类的最后一点信任,我们选择忽视这些悲剧,有时候甚至以「阴谋论、谣言、作假」称之。人们并非真的不相信这些悲剧的存在,而是当深深的无力感袭来,有些人选择闭上了双眼。
马丁因此被上级开除,马丁的父亲更选择相信政府的指控,而不相信儿子的说辞。当政府或权威机关指控人民时,很少有人会反过来质疑他们,因为我们已习惯权威所说的「真实」。即便人们对政府、权威的信任度也时高时低,但却依旧少有人挑战其是否说谎,更不会有人进一步反思与质疑体制。
笔者观赏本片时是「韩国N号房事件」揭露的不久,我们能在每一个黑暗时刻望见人性光辉,却也不得不承认,人性的欲望与黑暗,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骇人,一切悲剧都与片中情节不谋而合。
足够荒谬,才更显真实
总的来说,《坐火车旅行》使用许多特写镜头,聚焦片中人的面容,近距离感受他们的情绪,也更凸显本片演员的演技都十分出色。尽管片中故事充斥着暴力与血腥的画面,但通常都是特写旁观者的脸,看着喷溅的血迹将施暴者的`理智拉回;又或直盯着旁观者越加恐惧的表情、及被锁在喉头的惊叫,再辅以棒棍落下的敲击声,让许多片段只闻其声却更显惊悚。
小说和电影本来就是虚构的,为什么要让它们看起来像是真的一样?电影里不乏一些仿佛冲破屏幕隔阂的角色,叨念着不该由虚构的人物说出来的言语。然而当剧情超越观众所能想象,甚至违反大众的普遍认知时,又会有观众抱怨「编剧脑洞开太大」等等,在虚构中找寻乐趣的人们,此刻却又想从中剥离出真实。然而最悲伤的是,正因为剧情足够荒谬,才更显得真实。
坐火车旅行电影2
《坐火车旅行》一部俄罗斯套娃式悬疑电影
《坐火车旅行》电影名字听起来很文艺,刚开始我以为是一部小清新片,主角通过旅行展示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什么的,然而发现我想多了,看了一下电影类型写着惊悚两个大字,我就知道电影不会那么简单。
西班牙惊悚电影一直都是脑洞大开,总是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剧情与结局,俗话说不把观众脑袋烧坏了的电影不是好的西班牙导演。
这个电影就是一个套娃电影,故事中的人讲着另一个故事的人的故事。
影片刚开始,一位出版社女编辑发现自己的老公得了食粪癖,在把老公送到精神病院后,坐火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自称精神科的医生。
医生说: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倾向于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所以他们的性格是由一系列叠加的故事组成的,就像洋葱一样,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我们虽然不能全天候观察一个人,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得叙述,就基本了解清楚了。
然后医生自来熟的说要给她分享关于精神病人的那些故事,于是两人各自分享离奇经历,故事尚未说完,医生却消失无踪,一则比一则怪诞的故事开始展开。
影片一共有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都市传说。
医生说自己家院子里有一大片垃圾没有人清理,清洁工们称他们只收个人垃圾,这些垃圾绝对不是医生家的,所以拒收。
正当苦恼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
寄信人讲述关于她哥哥的故事:哥哥遵从父亲的意愿当上了空军,驻守一所军队医院。在医院里认识一位善良的女医生。在物资短缺时期,女医生开了一家孤儿院,以方便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于是哥哥敬佩这位女医生,并和女医生越来越熟悉。直到有一天,女医生突然对哥哥讲起一个秘密,原来为了运转这个孤儿院的资金出卖了自己的身体。
然而这么做并不能维持太久,没有办法改变孤儿院的现状。这时女医生认识的一位客人和她说,他认识很多有钱朋友,只要每个月给他们提供一个孤儿,就会得到一大笔钱。于是女医生为了孤儿院的运转昧着良心同意了。
所谓的贩卖儿童只不是是一个噩梦的开始,女医生和那位客人并不知道,这些儿童会被录制很多色情光盘,身体被虐待,最后被人杀死,死亡也会录制成血腥光盘被贩卖,一部分尸体会被卖给饲料公司,器官卖给制药公司,剩下的尸体会卖给前卫群体,用于展览。
从头到尾,都会被榨的干干净净。
有点惊悚暗黑,都市传说的故事,战争孤儿院,猥亵儿童,贩卖人体 器官,垃圾袋背后的巨大阴谋,这些到底是不是虚构的故事呢,想一想之前的“N号房间”,还真是挺吓人的。
第二个故事,狗奴。
某个遛狗的早晨,女编辑的狗和报亭老板的狗相遇了,然后两个人越来越熟悉,慢慢相爱并结婚,刚开始的生活很和谐友好。
但是报亭男的表现越来越异常,强迫她“像狗一样”的行为动作,如果不同意就会离家出走。他会要求她吃饭要像狗一样趴在地上,脖子上的项圈不能摘下来,要用四肢爬行走路,住在狗窝里,并且要和一只狗发生 关系,女编辑放弃了自尊,活的越来越卑微。
选择让步就是一切痛苦的开始。
女编辑幻想着反抗,她抡起锤子拉起锯子把报亭男残忍杀害,并把他的脑子取出来喂给狗吃。
当然女编辑并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她开始计划给丈夫进行慢性投毒,然而她发现丈夫并没有毒发身亡而是玩起了粪便,于是将丈夫送去了精神病院。
故事有点重口味猎奇,其实这有点是关于精神控制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蜗牛男孩。
女编辑看到了一个关于精神病的案例很有趣:“躯体妄想症”。
蜗牛男孩生来就没有脊柱,他所有的生活和性知识都是全部来自于小电影。后来医生给他装上矫正器,他来到巴黎旅行并遇到一个长短腿女,残疾女觉得他是一个好人就照顾他,并对他有点好意,于是两个人顺理成章的做了,但是悲剧发生了,蜗牛男孩按照小电影里的做法,残疾女突然惊恐并嫌弃的逃离,留下不明真相的他。
第三个故事有点离奇不明所以,一个无脊男和长短腿女的爱情故事,爱情还没有发生就结束了。
三个故事反转反转再反转最后形成闭环,剧本设计的很巧妙,一环套一环,套娃电影。不过最后故事绕老绕去,告诉你所有故事都是假的,但是有一些小细节却又好像暗示着都是真的。所以你感觉哪个故事是真的,也许就是真的,哪个故事是假的,它就是假的,心理学精神病的题材真的是有时候看不懂。
“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故事是假的,却还是努力要证明它是真的?”
我以为会像荒芜故事那样越来越精彩,不过影片有点高开低走,有些恶趣味,大部分的场景都是昏暗色调,略有些压抑,但作为猎奇影片还是可以的了。
坐火车旅行电影3
脑洞清奇的西班牙悬疑电影,坐火车旅行多重角度的洗礼
继2017年口碑爆棚的西班牙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后,同导演奥里奥尔·保罗在去年3月又为银幕献上同样高质量的悬疑影片《海市蜃楼》。而今天主推的这部打着“西班牙悬疑”噱头的电影又是否能够保住口碑,不负众望,继续让人眼前一亮呢?
没错,它就是《坐火车旅行的好处》!影片刚刚拥有资源,广大影迷及网友对其评价可谓高低不平,豆瓣评分也只打出一个平均分。然而这部仅有103分钟片长的影片,到底有多猎奇,多重口,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下文可能包含剧透,请谨慎阅读
作为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本身也被分解为三个篇章,彼此独立又相互贯穿。第一章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BGM就那样毫无征兆地开始了。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故事当然是从火车旅行开始,女编辑将自己的丈夫送到精神病院后,第二天上午搭乘了一列 前往马德里的火车,途中遇到了一个自称安赫尔的精神病医生。女编辑还满脸问号,这位医生就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一个患者的离奇病例。
镜头开始叙述过去,这位叫马丁的患者是名空军军官,被革职回家后,父亲大怒,马丁这才向家人讲述自己被革职的原因。
马丁还在当官的时候遇到医院一位美女护士,由于战乱不断,经费不足,医院又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早已不可能支撑下去的医院有天突然焕然一新,不明所以的马丁再三逼问小护士,小护士这才说了实话。
原来小护士视这所孤儿院为命,被迫无奈的她选择用身体与上流人士做交易。有钱人为医院提供资金,而作为代价,小护士要每月交付一个孤儿。可想而知,这群视钱如命的牲畜们会用这些孩子做怎样的买卖。
由于事情太过荒唐,马丁的妹妹决定给医生安赫尔写信求助,安赫尔依据信中线索来到马丁家中,正是马丁的妹妹接待了他,为他准备了烈酒与美食,正当马丁妹妹试图勾引医生时,医生才恍然大悟,这根本不是马丁的妹妹,面前这位就是马丁本人啊!
这也正应了医生那句“他有着极强的催眠能力”,竟然在医生面前都能瞒天过海。
不出所料,到这里,先前的故事被推翻,马丁开始讲述他自己的版本,一个关于垃圾车信息阴谋论的故事。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故事讲到这里,你也许觉得快接近真相了,但是你错了,这个坐火车的女人,本身也隐藏着令人咋舌的猎奇故事。
还记得《坐火车旅行的好处》开始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女编辑的丈夫吗,女编辑和丈夫是在遛狗时相遇的,初遇时两只狗的交 配,似乎为后续两人的感情发展奠定基调。果不其然,这个丈夫的精神确实有些问题,不过,在这部影片中,你想认真的指望哪个角色是正常的,那你就输了。
男人对狗是疯狂般的痴迷,从家居的陈设即可看出,这种痴迷渐渐演化,最终体现在妻子身上,丈夫首先是让女编辑在欢爱中发出母狗的声音,接着送狗项圈,喂狗食,最后让女编辑搬出房子,睡在狗窝,甚至让狗和妻子交 配。
女编辑在一再忍让之后终于爆发,在一首悲凉爱情绝曲中,这段剖开丈夫脑颅,挖出脑浆喂狗的名场面着实让人感到生理上的不适。还好这只是一段臆想。
在女编辑麻醉丈夫的几天后,女编辑回到家,目睹丈夫用一根木棍搅动自己的排泄物,随即将其送至离家不近的一所精神病院。影片到这里正回应片头,故事也正在慢慢衔接。但故事并未结束,相信我,不到最后一秒,你绝对不知道你看到的是一部什么电影。
镜头回到火车车厢,女编辑打开安赫尔医生遗落的病例文件夹,另一个案例引起了她的兴趣。
这是关于两个不健全青年的悲伤爱情故事,女孩深情的爱意被男孩的死心眼所淹没,这种无法诉说的痛苦犹如女孩深一脚浅一脚的离开充斥着男孩无知的心灵。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最后一章回扣片名,也终于舍得讲述真相了,不过这个真相,依然反转到让你猝不及防。
摆脱了丈夫的女编辑顺着地址找到医生安赫尔的家,准备归还他遗落的文件夹。谁知眼前这位安赫尔医生却摇身一变成为另一副面孔,并且声称自己根本没有丢过文件夹。在妻子的劝说下医生邀请女编辑进屋深谈,这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患者马丁就是女编辑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个人,而这位安赫尔医生才是货真价实的,医生妻子正是马丁的妹妹。这一次,终于真相大白了,真是让人喘不过气。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结尾仍是女编辑乘坐火车,这次她对面坐着的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也问她“要不要听听我的人生?”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到这里戛然而止。也许这就是坐火车旅行的好处吧,我们遇到不同的人,听他们讲不同的故事,不过这样离奇怪诞的俄罗斯套娃式故事,你是不是也第一次听说呢?
12部旅行类电影|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最佳答案“自己的人生好像就在一块黑板上写好了,而旅行,就是擦去其中一些.”
12部旅行类电影,推荐给大家!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涉足荒野》Wild 评分7.7
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单独完成的走出荒野的任务,获得心灵救赎的故事。
-
《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评分8.6
真人事件改变故事,一个家庭富裕的大学生毕业后踏上了一条回归自然的路。
-
《朝圣之路》The Way 评分8.4
带你读懂生活的意义领略生命的真谛。
-
《冈仁波齐》 评分7.7
是藏族人们梦想中要朝圣的神山,它用自己至纯至善的气息辐射着整个青藏高原。
-
《美食、祈祷和恋爱》Eat Pray Love 评分7.3
一个女人在意大利,印度和印尼巴厘岛三个地方的旅途故事。这部电影更适合女性观看,豆瓣译名“饭祷爱”真的亮了。
-
《伊蒂》Edie 评分7.8
一部温暖而善良,又充满生活愿景的真实感情。
“这几天我很开心,我都忘了上次这么开心是什么时候”
-
《摩托日记》Diarios de motocicleta 评分8.5
20世纪最后的理想主义者切格瓦拉24岁时环游南美大陆的骑行之旅。
-
《最后一周》One Week 评分7.9
独自踏上横穿加拿大的西行之旅,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反思着自己的过去。
-
《练习曲》 评分8.0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用单车环岛的方式完成台湾旅行。
-
《在恒河游蝶泳》ガンジス河でバタフライ 评分7.8
“我去世界旅行,只想去看人们的笑脸。”
-
《史催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评分8.5
一个73岁高龄的老头,驾着他用铲草机外加拖箱改装的最简陋最老迈的“房车”
-
《极寒之路》The Frozen Road 评分:暂无
独自一人骑着单车深入加拿大寒冷的腹地以及北极海,露宿在星空之下挑战人类在大自然中的生存极限。
-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一场电影一个故事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百视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