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借口。
员工上班迟到,借口是“堵车了”“表停了”“今天感觉不舒服起晚了”等;业务拓展不开,业绩不理想,管理者的借口是“下属不努力”“其他部门没有好好配合”“时间太紧任务太难”诸如此类。
对于这些习惯性找理由找借口的人来说,一切执行不到位都不是他们的责任,而是条件限制或他人不配合。他们很少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思考执行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会使小聪明掩盖自己的过失,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转嫁他人。这样的人,在团队和企业中都是极其不称职的,对团队、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他们也经不起企业的期待和信任。
侯亮是某矿泉水公司的市场总监。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召开,侯亮所在的公司虽然不是赞助商,但老板也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开展一些品牌建设和推广的活动。于是老板让侯亮组织员工用一个星期时间拿出一个推广方案。接到了任务这天正好是星期一,侯亮马上找到下属的品牌主管,将这项任务安排给他,并再三叮嘱一定要在星期五之前完成并上交,然后侯亮自己可以利用周末的两天时间将方案修改完善一下,周一再交给老板。
品牌主管觉得这个任务比较轻松,答应得很痛快。侯亮也就放心了,期间没有再对任务进行跟进。谁知到了周五的下午,品牌主管还没有来找侯亮做汇报。侯亮非常着急,打了几次电话去催,对方都说:“快了,快了。”结果侯亮一等就等到了下班的时间,这时候品牌主管才说今天来不及做完,周末会让小组加班完成。侯亮有些生气,问他原因,品牌主管却说负责的员工今天请假,接手的员工对方案不熟悉,所以没赶上进度。事已至此,侯亮也无可奈何,只能耐心继续等待了。
又过了两天,到了周一上午,品牌主管终于拿出了一份方案,侯亮匆匆看了一遍,只觉得到处都是问题。可是老板已经打来了电话,侯亮来不及修改就带着方案去了老板的办公室。在向老板汇报的时候,候亮发现方案中有些地方连自己都无法赞同,老板越听越不满意,最后直接打断了侯亮的汇报,生气地说:“这就是你们部门花了一星期拿出的方案?”侯亮十分惭愧,却还在不停地找借口,说品牌主管办事不利,不会指挥下属,又说负责方案的员工无故请假,影响了整个方案的质量。侯亮的托辞让老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老板冷冷地说:“都是别人的错,那么你自己都做了什么?”
在团队和企业中,从来不会缺少像侯亮这样的管理者,事情做砸了,他们不会进行反思,而是马上为自己找借口,反正总有挡箭牌来帮助自己推卸责任,至于他们自己应当实现的承诺和应当承担的职责都被他们抛到到了脑后。
在上文的案例中,团队暴露出的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正与管理者没能起到应有的监管、指导作用息息相关。管理者只关注向下属要结果,却没有对其执行过程进行任何的掌控,不了解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执行失控,结果走向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本应马上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问题,并立即进行改进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可是在案例中,管理者却选择了用借口来为自己开解,试图逃避追责,结果被老板一眼识破,老板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也将随之烟消云散。
借口是执行的天敌,想要坚决执行,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毫不犹豫的拒绝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是优秀企业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全体员工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精神,是一种执行力高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只要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诺,完不了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哪怕借口听上去是那么合理。
以下这几种借口是执行过程中最常出现的,管理者可以自我审视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了“借口爱好者”:
1.“这件事与我无关”
“与我无关”可能是一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借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轻描淡写的一句就可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干净。可是,管理者如果经常使用这个借口,也正表明其缺乏团队精神,将自己完全孤立于团队之外,有功劳都是管理者一人努力的结果,有过错就全部由下属来背黑锅,这样的管理者不可能得到下属的信任和支持,这样团队必定缺乏执行力和竞争力,无法获得发展和进步。
2.“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处理这件事”
“我很忙”看上去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虽然执行没有到位,但毕竟“我也没有闲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忙”不应该成为借口,如果管理者真是忙到无法处理需要负责的事务,那正说明管理者的能力严重不足,既不会统筹安排手中的各种事项,也不会按照轻重缓解的程度处理问题,这样的管理者离退位让贤也不远了。况且有些管理者的“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的真实情况是办事拖延,本该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拖拖拉拉做了一天,一个月完成的任务能拖延到半年,这样的“忙”只能说明工作没有效率,是没有意义的“瞎忙”,用瞎忙做借口的管理者就更应当对自己的行为做检讨了。
3.“以前没有用这种方式处理过这类事”
不少管理者会坚持使用固有的管理模式,遇到问题很自然地沿用旧例,而不去思考在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和实际条件下,是否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习惯于这样做的管理者,一部分是出于因循守旧的心理,害怕变革会出现错误,让自己承担责任,另一部分则是对管理工作持敷衍态度,懒得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创新的途径。无论是哪一种,对于团队和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不可能带领团队做出创造性的业绩,只会用借口帮助自己躺在以前的经验、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4.“这不是我们部门的事”
这个借口与“和我无关”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是把用于个人的借口上升到了部门,为整个部门开脱责任。爱说这种借口的管理者缺乏大局观和部门间的协作精神,如果一个企业中很多管理者都持这种态度,就说明企业存在部门责权不清的问题,如果遇到交叉性的工作,部门之间相互都不会主动配合,甚至还会互相掣肘,一旦出现问题更会相互推诿责任,这样只影响部门融洽和谐的关系,更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转效率,对企业整体发展而言是极其有害的。
5.“我正等着老板的指示呢”
管理者应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执行,不要总是被动地等着老板的指示,如果事事都要老板提醒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老板何必花高薪聘请管理者呢?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的提升找思路、想途径,为企业出现的问题求对策,并且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这不仅对企业发展有益,也对管理者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有莫大的好处。
6.“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
能说出这样的借口,并不能帮助管理者推卸责任,反而只能表示管理者心没有用在工作上,连自己应当了如指掌的信息都需要别人告知。另外一个同样作用的借口是“怎么没有人告诉我”,管理者应该做什么工作,采取什么措施,难道自己都不清楚,还需要他人提醒吗?经常习惯性采用这些借口的管理者会发现,自己的职位很快就会被懂得负责任的人取代。
7.“我没有受过培训来做这件事”
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碍在所难免,正确的态度是想办法去克服,只有无能者才会这样或那样的借口用来搪塞,说过一次“我不行”,在老板眼中就会成为被否定的对象,这种消极的借口将会剥夺管理者向上发展的机会,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没有谁天生就具有非凡的能力,卓越的管理者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通过尽力处理好上级交付的每一个任务中锻炼出来的。管理者只有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努力用到工作中来,才能提升执行力,塑造优秀团队和优秀的自我。
微信号:实用管理学(shiyongglx),最务实的管理技巧,一看就明白,一用就见效!实用、实战、实效!
标签: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