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电影《印痕》编剧、制片人杨智国

电影91 10 0


专访电影《印痕》编剧、制片人杨智国-第1张图片-九妖电影


由陕西青年编剧杨智国担任编剧、制片人、出品人,电影《印痕》正式定档2024年6月16(父亲节)全国上映。电影印痕》于2022年4月11日在清涧县石嘴驿镇“路遥故里”王家堡村举行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2023年11月取得国家电影局颁发的国内外电影公映许可证。2024年4月25日该片发布定档海报,于6月16日父亲节全国院线上映。2024年5月15日电影《印痕》主创团队延安大学见面会暨观影活动在延安大学杨家岭校区大礼堂成功举办,来自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医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800余名师生参加见面会和现场观影。5月24日该片在北京举行全国首映礼。5月30日该片在子长市中学大礼堂,举办了“电影《印痕》主创子长中学见面会暨学术研讨会”主题活动,6月2日,电影《印痕》在博纳国际影城(西安大悦城店)举办了西安首映礼。6月8日,电影《印痕》在绥德郝家桥电影院(中能郝家桥数字体验馆)举行了首映礼,6月9日,电影《印痕》在清华大学举行专场放映与映后交流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委员党安荣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专业博士生王一惠参加,主创团队制片人、编剧杨智国,导演冯嘉?,演员田占林及清华大学两百余名师生参加活动。6月13日,电影《印痕》在清涧举行首映礼,6月14日,电影《印痕》举办推广曲发布会暨榆林首映礼,6月15日,举行电影《印痕》榆林学院专场观影活动。6月16日,电影《印痕》全国上映。6月21日,电影《印痕》走进榆林市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7月1日,绥德县政协机关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电影《印痕》,7月2日,绥德法院组织干警观看励志电影《印痕》,7月3日,榆能集团横山煤电有限公司组织干部职工集体观看本土励志电影《印痕》,7月5日,绥德中学、绥德高级中学两个党总支一起看《印痕》,7月8日中国石油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望山”系列社会实践之走进陕北,组织观看电影《印痕》......


该影片曾入围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受邀参加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十二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入围十二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 入围2024亚洲国际电影节“金鹮奖”主竞赛单元,入选第四届“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影片单元的最终竞选,入围第16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并成功入选2022年度榆林市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电影《印痕》通过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残疾青年折民民在父亲的关爱下,冲破命运的桎梏,开启奋进人生的故事,展现了深厚父子情的相互救赎。杨智国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陕北青年编剧,他着力于将发生在三秦大地上的新时代农村故事被当代观众接受与喜欢,在当今被短视频、短剧、“速食文化”、“短频快”冲击得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完成一部既展现陕北厚重的风土人情,又体现社会正能量的电影作品,是杨智国作为青年电影人矢志不渝的青春思考重心。


一、青春思考,谱写歌颂时代脉搏故事

电影《印痕》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正能量影片,主要讲述了六岁的男孩折民民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腿,折民民母亲也因为过度悲痛,在去医院的路上从悬崖掉落,失去了生命。父亲折保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将残疾的儿子抚养长大,不料因常年操劳,自己却得了绝症。为了不影响儿子,折保军只能隐瞒病情,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为儿子铺好以后的路。不成想折民民其实早已知道父亲病情。一个残疾、内心被现实打击得千疮百孔的儿子;一个年迈、身体被病痛折磨得油尽灯枯的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在驻村书记刘建固的帮扶下,父子二人相依为命,获得了彼此的救赎,留下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成长的印痕、奋斗的印痕、爱的印痕。


杨智国表示电影《印痕》主要反映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一位励志的残疾青年民民,在父亲的陪伴与驻村书记的帮扶下,走出命运的阴霾,坚强面对人生的故事。影片宣扬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正能量和为民奉献、兢兢业业的人民公仆精神,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一身的主旋律励志影片。


电影《印痕》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有助于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链,树立人们向上向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谱系。影片讴歌祖国,党和人民的利益,传播真善美的正能量,大力弘扬父慈子孝的中华传统美德,宣扬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影片树立的向上向善,不屈奋斗的价值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二、多重主题,传递讴歌社会正能量价值谱系

电影《印痕》影片展现了陕北黄土高原一对普通父子如何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挑战,体现了人在逆境中坚毅与勇敢的力量,她以类似电影《活着》的残酷方式揭示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然而,与《活着》不同的是,《印痕》更加关注个体在困境中的抉择和成长。这部电影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是一部极具社会正能量的影片。


首先,影片以父子亲情与感动治愈为基调,呈现了大荧幕上少见的中国父子关系,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特别是在父亲节这个特殊的节点,会让观众更加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其次,影片关注现实,扎根生活。影片主人公折民民的原型之一是中残联在西北五省选派的唯一在全国进行过多场巡回报告会的代表折明明,他幼年时期因为交通事故导致失去了双腿,但他以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的奋斗精神,通过手工串珠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迎接了命运的曙光,他的励志人生在陕西及全国范围内都具备知名度,能够引起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有助于全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包容及支持,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是一部极富人文关怀与现实意义的口碑佳作。


第三、电影《印痕》的主题音乐演唱者为陕北民歌的领军人物贺国丰老师,他是“黄土民谣”概念的提出者,被称为具有强烈使命感的黄河流域民歌诠释者,他曾因演唱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主题曲而广为人知。贺国丰老师对陕北民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传播与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国内外拥有大量听众,他的歌声为电影增添了锦上添花的音乐魅力,同时增加了电影的吸引力。


第四、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形象塑造细腻而感人,憨厚质朴的陕北农村父亲,却像山一样扛起了孩子的人生,轮椅上的奋斗青年,经历了命运的起伏后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与新生,特别是在父亲临终前,二人相互救赎,留下了感人的父爱印痕,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尽情哭、用力爱,好好活着”的电影主题思想。


第五、电影印痕取景地主要是陕北雄浑壮阔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呈现了陕北大地壮美的风景,影片画面将父爱的纯粹与崇高与黄土高原完美融合映衬,犹如一幅幅绵延厚重的油画一般,将观众带入“黄土画派”的美学世界。


三、讲好故事,影视陕军新一代做好陕西青年担当

在编剧、制片《印痕》之前,杨智国已编剧了多部讲述陕西乡土故事,展现地域历史文化与时代变迁的影视作品,2019年6月10日编剧的电影《双水村里枣花香》开机,该片于2021年3月26日在全国院线上映;2020年10月30日编剧的电影《横山游击队》开机,该片于2023年4月21日在全国院线上映;2021年3月31日编剧的电影《红手印》开机,该片于2023年12月16日在全国院线上映;2022年4月11日编剧、制片、出品的院线电影《印痕》开机,该片于2024年6月16日在全国院线上映;2024年8月30日,担任编剧的电影《道情》获第15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电影(剧本)创投大会优秀奖。


作为陕北年轻的90后编剧,杨智国佳作频出,可谓陕北电影人中年轻一辈的生力军。杨智国表示,作为‘影视陕军’的新晋力量,他的创作始终关注三秦大地,扎根黄土高原。在这个斑斓多彩的光影世界,杨智国将继续以大荧幕为考题,做一名有担当的青年电影工作者,努力为陕北的观众乃至全国的观众上交越来越制作精良的光影答卷。


电影的价值,不只是商业的成功和话题的导向,更多的是自我价值的满足和彰显,是付出得到回报的美好馈赠,更是通过影像传播正能量,让观众映照自我的深层滋养。杨智国表示,讲好故事是电影人的初心,做好每一部影片是电影人的担当,作为一名发展中的青年电影人,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将更加深入挖掘优秀故事核,传递电影的正能量,加强电影的统筹宣发等各项工作,肩负影视陕军新一代的强烈使命感,满怀坚定的责任感,通过电影讲好陕北故事,传播黄土高原之声,为本土电影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