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光的父亲马鼎臣是名将的副官,生活方面堪称负心汉。激烈的争吵爆发后,马鼎臣言语辱骂,动手打人。母亲离开后,父亲马鼎臣很快再婚,因工作调动举家去了石家庄。被山木贞夫带走,马国光进了高碑店的收容学校。没两年,马国光与鲁祖立打结婚申请,并于婚后一连生下两个女儿马琅琅与马岚岚。因为军人身份,出国手续难办,马国光本以为自己将很难再于其见面。
将《四渡赤水出奇兵》《骑着马儿过草原》《拉起我的大风箱》唱成一个时代的赞歌。
也将《猪八戒之歌》唱进一代人的心坎。
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马国光,歌唱事业辉煌,为人爽快敞亮。
只是很少人知道,他曾6岁被迫与母亲分离,9岁开始流浪。
一路走一路唱,他把自己唱成歌唱家。
娶妻生女,人生眼见圆满。
马国光却始终不忘曾帮过自己的一个日本军人,以及自小离散的母亲。
跨国寻恩,国内寻亲,一找几十年,终于寻到音讯。
可谢了恩后,母子重逢后,1989年,他的生命却终结于57岁。
撇下相依相伴20多年的妻34年,如今的如今,马国光的遗孀还好吗?
01
苦难狠心时,连孩子也不放过
1932年出生在北京,马国光的爷爷是位军官,顶天立地。
马国光的父亲马鼎臣是名将的副官,生活方面堪称负心汉。
1938年,马国光快6岁。
因为父亲经常拈花惹草,后来更是夜宿他处,惹得母亲黄华珍与其大吵大闹。
黄华珍是马家爷爷给儿子定的娃娃妻,没上过学,不识什么字。
17岁跟马鼎臣结婚,18岁生下马国光。
婚结了,孩子也生了,马鼎臣升职了,却开始嫌妻子没文化,看她不起了。
激烈的争吵爆发后,马鼎臣言语辱骂,动手打人。
情绪一通发泄后,他换差去天津,不管妻与子,独自离家。
没有生活凭借,丈夫也不给钱,带着孩子的黄华珍日子难过。
实在无奈,她揣着零星的首饰,拉着孩子去天津寻夫。
只是天津地大,盲寻无边。
黄华珍只得当了首饰,租下房子,一边顾孩子一边四处打听。
转眼小半年过去,黄华珍还是没找到人。
可随后的一天,马鼎臣从天而降。
他站在黄华珍的面前,没有喜悦,只有“你干嘛来,还到处问,脸都让你丢尽了”的责怪。
黄华珍难过得直流眼泪,却也低声地求,希望丈夫带自己和孩子走。
但是没有,这男人发了一通脾气后骂骂咧咧地让她在原地等着。
第二天,马鼎臣的勤务兵偷偷过来。
他说:“嫂子你走吧,再不走连人带孩子都要被卖了,我听到马爷跟戏班子的人说……”
被吓坏了,黄华珍拉上孩子就往北京奔去。
哪料到返回北京也躲不开丈夫的狠心。
马鼎臣紧跟而来,逼着黄华珍离了婚,之后将她扫地出门。
那年的马国光6岁过完。
他被父亲按着肩膀不得向前,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离开。
令人心酸的是,这次母子分开,一别竟是40多年。
母亲离开后,父亲马鼎臣很快再婚,因工作调动举家去了石家庄。
本以为部队是铁打的营盘,哪知营盘一朝解散,马鼎臣被撸职,成为闲散人员。
作为一家之主却没了收入,马鼎臣开始用暴力掩饰自己的无能与失败。
他动不动就拿马国光撒气。
被打得狠了,马国光时常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反抗不得,又熬不下去,长至9岁,马国光想要逃离。
在一个家人都熟睡的晚上,收拾了几件衣服,他开始四处流浪。
上世纪四十年代,乱世时节,年幼的孩子晃荡大街,要怎么活?
和乞丐抢食,宁愿被打一顿也往嘴里塞。
在路边捡垃圾,捡到能卖钱的就攒在角落,够数儿了一起卖。
从石家庄一路行乞一路走,走到高碑店。
在这里,受尽白眼的马国光感受到了久违的疼爱。
02
温暖无情时,总是得到又失去
1943年,马国光遇到了一个会说汉语的,名叫山木贞夫的日本军人。
交谈中,这日本人给马国光东西吃,他说自己曾是名教师,被国家征兵才到的中国。
他还说自己有位贤惠温柔的妻子,有一儿一女。
他不喜欢战争,他很想回家,觉得马国光很像他远在家乡的儿子。
被山木贞夫带走,马国光进了高碑店的收容学校。
上了学,学到了知识,有山木贞夫的照顾。
流浪两年的孩子终于穿上了干净的衣服,不再饿肚子。
1945年,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诸多日本军被遣散回日本,山木贞夫也在那之后与马国光告别。
唯一一个关心他的人走了,马国光不舍也难过。
正当他想着以后都要靠自己,并连跳两级考进中学时。
1946年,他因长得机灵,在路上被胡宗南部队的一名排长抓去了部队。
说是当了士兵,其实是做排长家的杂役。
没了学上,每天被压着做工。
排长不回家,排长太太就指挥马国光去叫。
排长被打扰了喝酒的兴致,会直接暴揍马国光。
而叫不回人,返回去排长太太也会用尖尖的指甲,狠狠地掐着马国光。
受尽凌辱,忍受打骂。
从13岁到17岁的那段岁月,小少年只觉得自己活得不似个人。
好在1949年到来,各地解放,马国光所在的部队被改编。
因为做事牢靠,腿脚麻利,心性忠厚老实,马国光被一位团长看中,当了通讯员。
改换了身份,看见了希望,马国光只求积极向上。
他曾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之后在战斗中负伤。
被安排回国,20岁的年轻人成了华北军区文工团的一员。
也是在这里,他的音乐天赋被发现,自此走上歌唱道路。
1953年,马国光被文工团送去相关声乐班学习。
之后也在中央实验歌剧院和一些音乐学校深造。
1956年唱火《真是乐死人》,他成了小名人。
接着唱响《我是一个兵》《我和班长》《我是战士的好朋友》。
马国光深受各地战士们喜欢……
歌唱事业发展起来了,马国光喜笑连连。
音乐给他带来了想要的尊重,也带来了甜蜜的爱情。
1959年,27岁的马国光在北京艺术学院(今中国音乐学院)进修。
唱着歌儿吸引来了一个比自己小7岁的,温柔爱笑的女孩鲁祖立。
他们聊着音乐、生活、未来,聊近了关系,聊出了感情,他们开始恋爱。
鲁祖立是北京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工程师。
当时有相识的人说,找马国光交朋友,是鲁祖立眼神不好。
因为这男人除了歌唱得好,其他一无所有,连个守望相助的亲人都没。
可鲁祖立就是认定了马国光。
她喜欢马国光唱歌时自信昂扬的样子,也喜欢马国光积极向上,总是认真生活的态度。
1963年毕业,鲁祖立径直走进马国光所在的战友文工团(前华北军区文工团)任职。
工作在一起,下连队演出也在一起。
时时都能见到的喜悦一点点加深着感情。
没两年,马国光与鲁祖立打结婚申请,并于婚后一连生下两个女儿马琅琅与马岚岚。
03
万里寻恩,千里寻母
有了孩子,就更容易想到自己孩童时的事。
想念母亲,珍藏着小时候母亲爱自己的回忆。
想念恩人,一直记着那位日本军人对自己的好意。
马国光会忍不住和妻子讲述过去,他想找寻。
鲁祖立听得双眼含泪,她心疼丈夫,也感动于丈夫知恩不忘的赤子心。
她说:“我支持你,我愿意陪你一起寻亲!”
1964年夫妻搭档,演完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
之后又联手走进《长征组歌》,其中马国光还唱响了一代人的记忆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
1966年,马国光开始将“寻亲寻恩”提上日程。
他托团里能去日本学习的年轻人帮着打听山木贞夫的消息。
也托不少学校的学生,让他们用海外同胞圈的关系,帮忙寻找。
除此之外,马国光还多下连队,每到一个地方,就讲一次自己的故事,登一次“寻母简报”。
他希望有人能将此事扩散出去。
只是中国这么大,在那个信息传输缓慢的年代,马国光这一找,就是近20年。
1980年,还没找到母亲,马国光在海外同胞的帮助下,先找到了恩人山木贞夫。
因为军人身份,出国手续难办,马国光本以为自己将很难再于其见面。
哪知年过70的山木贞夫会在孩子的陪同下来到中国相见。
故人重聚,在分别了35年后,马国光抱着山木贞夫眼泪不绝。
他郑重地说自己从未忘记这位叔叔曾经的帮扶之恩。
也诚心地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山木贞夫与妻子合影,摄于1981年)
山木贞夫老了,但笑容温和如昨,放在马国光头上的手,还像曾经那样温暖。
之后的好几年,马国光一直与山木贞夫通信,直至死亡。
与山木贞夫相见,加深了马国光对母亲的思念,他更加迫切了。
1983年受邀参加辽宁锦州,为当地铁路员工举办的文艺晚会。
演出结束,马国光照例找到晚会负责领导,说了自己寻亲的情况,请其帮忙扩散。
同时也向对方打听,当地受众群体较多的报纸是哪个。
领导感动于马国光的故事,也震撼于他愿意大海捞针一样地寻亲。
于是一讲二传,不出一天,铁路职工大多知道了这个故事。
也是因此,血脉的羁绊再次被连接。
早在40年代,马国光的母亲黄华珍被离婚后,流浪到了外地。
认识了铁路工人宋清,两人再婚,之后辗转到了辽宁锦州的铁路部门工作。
多年来,黄华珍虽与丈夫感情甚好,也孕育了孩子。
但夜深人静,她总忍不住想在潜伏身边的儿子生活怎样。
她不识字,看不懂报,想找孩子却无从下手。
丈夫宋清倒是看见过马国光的“寻母简报”,说给妻子听后。
他们写信去问过报社,可惜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复,渐渐也歇了心思……
马国光在锦州的第二天,有个铁路职工找到领导,说:
“退休职工宋清大叔,他妻子丢过一个孩子,就叫马国光,是北京人……”
本是试探性一说,哪料世事就是一个“巧”字。
领导与马国光说了,又找位当地的老警察帮忙先查信息。
当老警察在一堆户籍中查找,说出黄华珍的名字时,马国光眼泪落下。
在铁路职员的带领下,51岁的马国光,见到了阔别44年的,已经69岁的母亲。
母子俩紧紧拥抱,痛快哭泣,他们对彼此失而复得,对彼此更加珍惜。
写信给团里告知情况,又请了假,马国光也让妻子赶快来。
几天之后,鲁祖立带着两个女儿到达。
她同样泪眼婆娑,为丈夫和婆婆高兴,也带两个女儿认了亲。
左起:马国光、鲁祖立、黄华珍、马岚岚、马琅琅、宋清
1983年之后,马国光的每个新年,都是到锦州与母亲、继父一起过。
他对母亲和继父的孩子很好,对继父非常尊敬。
04
猝然离世,遗孀至今思念
了却两桩心事,马国光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可惜他的身体状况不太乐观。
长期高负荷各地辗转演出,他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
1984年病倒过一次,在妻子的照料下慢慢好转后,他依旧以饱满的热情高强度工作。
1986年担任第一届青歌赛评委,1987年几乎整年都在外演出,直到元旦后才回。
对工作敬业了,对身体就摧残了。
鲁祖立劝过丈夫,但听着丈夫说的“军人要服从命令”“我真的想一直唱下去”。
她便不好阻止丈夫,只能在其出门前不停地叮嘱“药别忘了吃”“平时注意休息”……
可惜妻子叮嘱的深情没能留住丈夫。
1989年11月突发脑出血,马国光没来得及交代什么,就永远闭上了双眼。
57岁骤然离世,马国光走得干脆,只留下50岁的鲁祖立难以忘记与丈夫相伴的时光。
她时常沉浸于回忆,也经常反复观看丈夫的影音资料。
每年的清明和忌日,鲁祖立都会捧束鲜花去往陵园,跟丈夫说说话,诉诉思念。
从1989年到1995年,她都难以走出丧夫阴影。
直到95年之后,两个女儿事业稳定,找到了良人,也有了孩子。
在后辈的温暖下,她才渐渐对未来多了些期待。
重拾生活的希望,也不忘丈夫的身影。
1996年,鲁祖立开始创作关于马国光一生经历与歌唱艺术的书。
经过5年的整理、书写与修改,2011年《刺破青天锷未残》出版。
时不时捧起书本讲给孙辈们听。
鲁祖立说:“你们的外公是个重情重义,孝亲敬长,又爱岗敬业的优秀的人。”
孙辈们将外公当做榜样,亲近父母,尊敬爷爷奶奶和外婆,也自小懂得责任二字重千斤。
本以为日子会如此安稳地过下去。
哪料2016年,马家大女儿马琅琅意外去世。
中年丧夫,晚年丧女,鲁祖立的心被悲伤撕碎,一病不起。
是小女儿马岚岚日夜守在母亲身边,是大女儿的孩子哭喊着离不开外婆。
鲁祖立这才有了求生的意志。
坚强起来,鲁祖立说人只有活着,才能一直思念,为往生的人祈愿。
她不惧一个人生活,养好了病,不愿随小女儿搬往美国,她独自留下,一住就到现在。
2023年,鲁祖立84岁了。
她平日里爱侍弄窗下的那几盆花,也爱夹张喜欢的唱片,躺在丈夫曾爱的摇椅上午睡。
看上去她将日子过得是悠闲如画。
只夜深人静,她依旧满心思念,无处倾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