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个多月就要过年了。
曾经春晚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节目。
大年三十全家准备一桌子饭菜,
看着节目吃着饺子聊着天,
是无数家庭最圆满快乐的时候了。
现在春晚却渐渐地没有那么必不可缺了。
娱乐活动越来越多,看电视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放松需求,
也有人是因为对春晚越来越不满,
有觉得节目没意思的,也有看烦了一些演员的。
甚至网友排出了最不想看到的春晚演员。
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
孙涛在平时几乎看不到身影,是个不温不火的演员,
一句“我骄傲”火遍全国,春晚的舞台一定有他,
已经上过17次春晚了,被称为“春晚钉子户”。
孙涛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是沈腾的师哥。
毕业时以小品《纠察》获得了“文华奖”。
作品被春晚选中,刚毕业就登上了最大的舞台。
早年小品经常获奖,他在小品表演上有独特的天赋,
2009年春晚,他更是以一句方言版“我骄傲”火了,
成为当时最精彩的节目之一。
可这话火了之后孙涛却“自己薅自己羊毛”,
以后的节目再突兀都得加上这句,
也许他是想学冯巩的经典名句“我想死你们了”,
可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他不够灵活。
这么做引来的只有观众的反感。
从两年前他更是江郎才尽,
节目《父与子》被评为“最差”的,
故事却偏离生活,结局更是不负责。
作为春晚的常客,表演内容缺乏思考,
段子更是老套无趣。
想跟上年轻人的脚步,小品中加入网络热梗,
又显得不伦不类,不仅不好笑而且很尴尬。
有人说他是春晚bug,作品越来越同质化,
用着17年来的同一张脸表演同样种类的节目,
时间的积累让他掌握了挤进春晚的密码,
能保证自己过审的同时,不出彩也不出错。
观众本就对他没什么期待,
近几年他的作品教育味儿十足,惹得人不喜,
小品讲大众矛盾,结尾升华“喂鸡汤”,
本想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可不仅丢了看点,
莫名的煽情也让人“难以下咽”。
辛辛苦苦一年了,
听够了领导讲话、训话的新一代,
更想无忧无虑的过个年,
看个节目还得被教育,没人愿意。
和一众老将相比,他的节目没有亮点和深度,
赵本山的“公鸡下蛋”到现在都充满讽刺,
赵丽蓉的《如此包装》几代人都能讲出来两句台词。
他的十几个小品却没人能想起来一个。
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
作品“重复率”越来越高,
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自然觉得他不再适合国家级的舞台。
岳云鹏来自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
通过努力走到今天,草根崛起让观众为之欢呼。
大家希望看到平凡人的成功,
可他终究难当大任,辜负了观众。
节目太差被称为春晚“混子”。
去年春晚,作为语言类的头阵,
他和孙越的《我的变变变》承载了观众很大的期待,
可没想到,表演让观众真笑不出来,
相声由各种老梗组成,没一个好包袱,
台下张若昀吃鸡腿都比相声有趣。
他出名后频繁上综艺,
本就学相声晚,这下更没时间提升自己了。
不免让人觉得,没红之前眼里都是相声,
红了之后眼里都是钱。
在节目中的表现更是显露人品差。
成名后他对观众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
对其没他红的演员也会“看不起”,嘲讽毫不手软。
一系列表现令人讨厌。
身为相声演员,能力又太差。
相声水平原地踏步,都是老梗堆砌,
内容缺乏创新,每次都是类似的笑点和套路。
他的段子多是低级笑话和哗众取宠的表情,
甚至出现低俗和不雅内容。
没有思考、没有内涵的创作难以立足,
再上春晚岂不是拉低春晚档次。
其他人的主持风格都是褒贬不一,
只有谢娜一直被嘲讽。
无厘头、刻意、做作、极度自我,
她像个“跳梁小丑”疯疯癫癫。
在综艺节目中她的风格也许会给观众带来欢乐,
可大型晚会上,她的表现一直“拉胯”,
抢搭档台词、自说自话的情况数不胜数。
不分场合的装疯卖傻,
正式场合频频翻车,简直是灾难现场,
也不知道何炅怎么接受和她搭档这么多年。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成为春晚主持人,
她与春晚的渊源在节目《我要上春晚》。
这个节目的主持一直都是董卿等人,
换成她的尝试非常大胆。
在节目中,她保持了一贯的主持风格,
突然脱鞋子和选手斗舞,完全不顾形象,
毕竟是央视的节目,这种做法让她第二期就被换下了。
她没有抓住更上一层的机会。
她是气氛担当,敢于展现自己的每一面,
有人觉得这样是“太阳女神”温暖人,
也有人理解为没有头脑没有文化,
被替换下后观众对她的看法更差了。
时隔两年又出现在春晚唱开场歌曲,
观众并不买账,
甚至发出疑问:难道张杰主动放弃,将机会就给谢娜了吗?!!
可见,对于春晚观众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
有实力、有内涵的人可以上,哗众取宠的不配。
蔡明和潘长江是著名的搭档,
两个人的演技其实很好,
也有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
身为春晚老演员,有网友说他们不给年轻人机会,
潘长江站出来说:
“我尽量吧!能不上就不上,如果春晚的剧组非要我去,只能麻烦你不看春晚就不烦了”。
言语间是对时过境迁的无奈和悲愤。
年轻人是撑不起春晚的全部舞台的,
老艺术家的节目总是更有看点,
可两人还是上榜了“不想在春晚看到的演员”。
蔡明也算是童星出身,理想是成为悲情剧演员,
14岁时演“海霞”名气大涨,
后出演了很多悲情剧,
直到陈佩斯发现她,成就了她“小品女王”的人生。
在春晚的舞台上创造了她的27年传奇,
演的机器人让观众笑得肚子疼。
和郭达从爷孙到父女再到夫妻的20年合作,
被称为“蔡不离郭,郭不离蔡”,
是最出名的黄金搭档。
郭达因身体退出后,蔡明就和潘长江成为了新搭档,
多变的人设从此只剩“毒舌老太太”这一个,
言语犀利,嗓音尖锐,说话毫不客气。
再加上不服老的她又整容,
观众直呼看腻了也听腻了。
潘长江被大家“讨厌”,
除了和搭档一损俱损,就是人设也太过单一,
自嘲加上被嘲,千篇一律的方式缺乏新意。
沈腾第一次登上春晚的时候,
用的名字是“郝建”,当时以为是真名,
这么多年在春晚依然是“郝建”,
可不同的是观众都知道他本名沈腾了。
从没人认识到异军突起,
他的风格搞笑幽默。
可过度曝光缺乏新鲜感后,
他的人品也遭到观众厌弃。
表演总记不住台词,舞台频繁出现事故,
马丽都给救回来了,观众也看不出来,
可春晚的舞台要卡点跨年,
他的错误连累的是后面一连串的人。
电影写着主演但只挂了个照片出境,
把观众骗到电影院之后本人没表演。
综艺节目中不尊重嘉宾,甚至开黄腔。
最翻车的还有推卸责任给关晓彤,
最终积累成观众不想看他。
对春晚的热烈讨论也表现了对春晚的期待。
观众希望看到这一节目能够不断创新和进化,
一些演员的表演已经不再符合观众的口味。
老艺术家成名靠得是演技,小鲜肉成名靠得是颜值,
可春晚应该是能力展现的舞台。
自从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等老艺术家不登春晚以来,
越来越多人不看春晚了。
何况今年大年三十不放假,
春晚收视率不知道会不会创历史新低。